胶泥烧制成的字块并没有十分齐全,而是优先考虑到了要印刷的第一份作品——《青山法典》的需求。

        由于以陈化为首的工匠们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培养了极强的接受能力。

        此次的演示都已经不需要沈青亲自动手,而是在负责制作机器的一干工匠的通力合作下,从排版、涂墨,到印刷,一整套流程便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而最终打印出来的书籍,字体规整清晰,绝无误差,在众人的眼中宛若艺术品一般。

        活字印刷重在创意,不像很多发明需要或是化学或是物理的操作,令沈青省心不少,但它的意义却是极为重大的。

        虽然活字印刷意义重大,但很显然,对于多数是普通人的大青山人来说,真正理解这一发明的划时代意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更多人对此是报以一种像其他发明一样新奇有趣的感受。

        秦月手下负责营商的工作人员则更多地评估起它出售能够带来的营收,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沈青从来没有想过将这一成果卖出去。

        唯独几位识文断字的,被祝年提拔的文书以及负责文化科普的先生,脸上激动的表情已经复杂到难以言表。

        一方面为文化的传播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而由衷的欣慰,但另一方面,在技术面前,他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