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源子组C的阴粒子C-,会被注入到源子组A当中,同样形成奇数源子组,作为弹丸待命。等到锚定物发射零点零几秒后,弹丸就会跟着发射出去,追击锚定物。

        一旦弹丸和锚定物碰撞接触,因为源子组C的阴粒子和阳粒子各携带一个源子组,于是就会因为源子组的碰撞性而产生剧烈爆炸,最后重新回归三组源子组。

        因为作为锚定物的源子组B有两粒活泼的阳粒子,所以会飞得特别快,如果没有限制条件的话,作为弹丸的源子组A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追上的,因为作为弹丸的源子组A存在两粒阴粒子,相对速度要慢于拥有两粒阳粒子的锚定物。

        这时就需要锚定物减速,等待弹丸的追击。如何减速呢,很简单,撞击到实体就能减速。

        源子对撞步枪的杀伤原理就是,首先发射锚定物,其次发射弹丸。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弹丸是无论如何都追不上锚定物的。

        但是一旦有了目标,将锚定物发射到目标上,锚定物就会因为实体目标导致飞行停滞,这时就会被弹丸追上,然后碰撞产生能量爆炸,进而杀伤目标。

        而之所以要让锚定物具备两粒阳粒子,就是为了增加步枪的射程和初速。否则如果用两粒阴粒子的源子组作为锚定物,恐怕锚定物都没有离开枪管,就会被拥有两粒阳粒子的弹丸追上,结局自然就只能炸膛了。

        虽然当初夜莺兴致勃勃地提出,用源子组碰撞性来进行武器研究,但把理论落实到实际,武器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发现,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因为按照夜莺的源子组碰撞性理论来分析,专家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被发射出去的阴粒子,要如何准确命中他们指定的目标呢?

        他们首先考虑用步枪分离出阴粒子,然后发射出去,注入到指定的源子组当中形成奇数源子组,紧接着再把组装好的奇数源子组发射跟上,最后产生碰撞爆炸,重新形成三组源子组。

        然而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方案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到底发射出去的阴粒子,要如何准确地命中他们想要命中的目标周围的源子组。要知道异世界的大气中充斥着魔力,也就是说空气中有无数组源子组。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那就是阴粒子刚被分割发射,就会直接就近撞上了最近的源子组,然后等到弹丸发射的时候,二者直接在枪膛碰撞引爆,那可就彻底炸膛了。

        然而一开始真的就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都是地球人,所以全都忽略了异世界遍布魔力这一特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