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梁恩的第一篇论文就吸引了这位博士的目光,因为在他看来,虽然在论文中有太多的不确定以及猜想的成分,但梁恩却提出了一个前人从未提出过的思考方式。

        而第二篇论文中对于古埃及语和科普特语之间的联系有关的猜想更是让路易博士精神一振。

        因为相对于第一篇论文中缺乏普适性的理论,第二篇论文中对于古埃及语的分析已经把之前仅限于外国人名字的规律推广到了整个语言上。

        所以在这段时间中,路易博士作为一名掌握了科普特语的埃及学学者一直在尝试着按照梁恩之前分析的规律尝试着翻译古埃及语,并且获得了一部分成就。

        不过因为缺乏一些能够用于对比和验证的资料,所以他无法确认自己那些翻译究竟准不准确。

        因此,希望得到更多信息的路易博士专门给《英国考古协会杂志》发去了信函,请求他们在收到梁恩的新论文之后第一时间就给自己发上一份。

        “真是天才的思路。”看完梁恩的第三篇,也是最长的一篇论文之后。路易博士长叹了一口气靠在了椅子背上,接着以最快速度调集出了一个刻在棺材上的铭文图片翻译了起来。

        虽然说因为论文的篇幅,资料的不足以及梁恩本人出于谨慎控制放出知识数量的缘故让这篇文章中缺少了不少关键点,但路易博士还是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这具棺材里是一位来自古埃及圣城底比斯的女祭司。”虽然无法认出棺材上全部的文字,但是一些被辨认出的关键词就已经暴露了很多的秘密。

        众所周知的是,自从古埃及法老被制成木乃伊并放入墓穴中的时候,各种盗墓活动就开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