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省领导们对沐汽集团抱以殷切的希望不同,傅松却比任何人都冷静,脑袋也比任何人都清醒。

        汽车绝对不是那么好造的,否则三十年后,民族汽车工业也不会还是现在这个吊样子。

        最初寄希望于“市场换技术”,但最后这个方案明显失败了,国有大型车企沦落成买办。

        “市场换技术”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错,毕竟高铁、风电“市场换技术”基本成功了。

        究其原因,铁道部和国家电网权力集中,以国内的整体市场作为筹码跟外资谈判,给外资“二选一”的选择:要么给技术,要么就别进中国市场。

        再看汽车工业,全国上下没有实行“一盘棋”战略,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拆台,给了外资车企各个击破的机会。

        如果70年代末,能成立一个汽车工业部,统筹协调全国汽车工业,或许民族汽车工业就不会这个吊样了。

        国有车企不行,那民营车企就行吗?

        实事求是地讲,民营车企同样不行,反正在傅松看来,民族车企没一个能打的。

        尽管他从苏联搞来了生产线和技术,但短期内他对这家汽车厂没有任何信心,他对这家汽车厂的唯一要求,就是尽可能地活下去。

        活着就有希望,一旦死了那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