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光跟傅松哥俩碰了碰杯,抿了一口酒,砸吧着嘴道:“唉,也不光我们家这样,咱们村这两年有点钱了,除非亲戚死绝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穷亲戚上门。”

        这两年石河村的集体经济搞得不错,每年年底村名都会按人头分红,虽然种地不赚钱,但跟别的村比,石河村家家户户手头有闲钱。

        很多人可能对90年代农村的困难无法理解,认为农村人自己种地产粮食,不愁吃不愁喝,饿不着肚子,比过去过得要好得多得多,怎么还会困难呢?

        这是因为时代变了。

        以前农民收了粮食之后,直接用粮食实物来缴纳公粮农业税,现在农民缴纳实物公粮外,还要卖一部分粮食来交统筹款,另外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资产品也需要花钱买。

        种子、化肥、农药是典型的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天然地对农业产品具有碾压式的不等价交换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工农业剪刀差。

        当然,你可以不买种子、化肥、农药,但不买的后果就是粮食亩产大幅下降,甚至绝收,到时候饭都吃不饱。

        于是,粮食—货币—工业品的过程,至少被咔嚓了两次。

        这跟张居正“一条鞭法”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只利上而不利下。

        所以,90年代农民困难,说的不是饿肚子问题,而是货币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