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松还真不知道,摇了摇头:“为啥?”

        宋新明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这里拎不清,还有技术也不行,眼皮子太浅!”

        傅松被他勾起了好奇心,连忙追问:“怎么说?”

        宋新明说:“那些老果园短的将近二十年,长的三四十年,都是些老品种,像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红香蕉、黄元帅、秋花皮、红玉,虽然产量高,但潜力基本到头了。要是我承包了老果园,我马上就嫁接新品种,红富士就不错,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说红富士产量高,易保藏,销路好,价格也高。今年冬天嫁接,管理跟得上的话,明年就能结果,后年就能丰收。像他们这样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思进取,我敢打赌,不出几年就得抓瞎。”

        “行啊,三姐夫!居安思危才能走得远,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傅松朝他竖起大拇指。

        经过宋新明的提醒,傅松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陷入了一个误区。

        80年代沐城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苹果品种不是红富士,而是国光、金帅这些本地品种,直到进入90年代,红富士才成为沐城地区的主要苹果品种。

        再加上管理技术落后,产量根本没法跟十年后相比。

        宋新明摆摆手:“自己瞎琢磨的,你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傅松可不认为宋新明只是瞎琢磨,这个三姐夫可是很能干的。

        前世宋新明最早开始种苹果,接着种桃树,后来种车厘子也就是大樱桃,再后来种大棚草莓。

        等到政策放开,允许土地流转,又跑到荷北租了一百亩地,就近供应京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