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萧竹梅似乎变聪明了,跳出了粮食减产原因这一具体问题,根本不和傅松纠缠,直接来了个黑虎掏心,问题直指他这次调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要质疑成功,那萧竹梅就能轻而易举地推翻傅松的结论和观点。

        傅松的观点既然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与之相反,那就证明了萧竹梅的观点是正确的。

        嘶……,这小娘们儿的用心真歹毒!

        这是要撅老子的根儿啊!

        必须反击!绝对不能让她得逞!

        “萧同志,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在整体上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同时又根据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家庭成员构成等因素,对调查样本进行了分层。从统计结果的显著性来看,是经得起检验的。”

        喝了口茶,傅松又继续道:“至于你说两个县不具备代表性,这一点我原则上同意。受限于调研条件和时间,我只能有多大的锅做多大的饭。但我在研究过程中并没忽略两个县域之间的差异,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两个县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了两个县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对问题的结论并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不认为我的调查方法存在问题。”

        萧竹梅心里同样诧异于傅松的专业水平,更让她吃惊的是傅松的反应能力,自己刚提出质疑,他马上就能用逻辑严谨的语言进行反驳,并且反驳的理由连她都找不出错漏。

        难道就此认输,承认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