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大宋这台战争机器再次运转起来,只不过这一次要比上一次的准备要更加充分,不但有了水泥路,成建制的骑兵军团,训练已久的士卒,更重要的是还有了热武器红衣大炮。

        经过三年的研发和生产,大宋目前有两种红衣大炮,一种是重达一吨重的红衣大炮。

        这种大炮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

        这种大炮的缺点就是炸膛率有点高,运输不方便,且生产效率有点低,目前工部火炮铸造司一年的产量也就80门,截至目前为止,大宋总共有不到200门。

        而另一种是天圣六年末才研究出来的轻型红衣大炮,这种炮相对于第一种炮而言,重量连前者的一半都不到,射程和威力都不如前者,但运输方便,且产量高,每年可造160门左右,而且炸膛率极低,只不过由于投产不到一年,因此大宋目前也就储备了200余门左右。

        赵祯也为这两种炮起了不同的名字,前者叫青龙大炮、后者叫猛虎大炮。

        赵祯本打算等到天圣十年迁都洛阳之后,在开启大宋对外征伐的篇章,但眼下别人都欺负到家门口了,自然是要还击的,而且赵祯打算这一战解决党项和吐蕃问题。

        所以一直未曾对外路面的热武器,赵祯打算让借此它登上历史的舞台了,经过商讨之后,赵祯给左路大军调拨了12门青龙大炮、24门猛虎大炮,给右路大军调拨了8门青龙大炮、16门猛虎大炮。

        散朝之后,各部门开始全力运转起来,粮草军备一车接着一车的运往前线,而将士们也是分批次开拔,左路大军六万人,其中步兵两万人,轻骑兵三万人,重骑兵一万人,主帅王德用、副帅张亢、种世衡。

        右路大军十万人,六万轻骑兵、一万重骑兵、两万步卒,之所以右路出动两个军的骑兵,是赵祯打算借此往吐蕃心腹之地逻些进攻,但能不能取得最终的战果,还得看具体的战场情况才行。

        .....

        会州城下,李元昊亲自统率六万余名羌族士兵已经把会州城给包围住了,先前种世衡领兵救援秦州,同领兵攻打会州的李元昊刚好撞到了一起,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虽然李元昊人多势众,但种世衡统率的人马全是骑兵,武器装备要远强于李元昊的军队,因此会州城下经过两轮骑兵会战之后,李元昊损失了八千余骑兵,而种世衡损失不过四千余骑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