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后,苦经数年奋战,终于结束了五代割据,但此时契丹气候已大成,不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士卒能够解决的事情了。

        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宋太祖自然是寝食难安,于是一方面加紧训练士卒,另一方面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年都攒下几百万贯钱财,为的就是将燕云十六州从契丹手中买回来,或者用武力夺取回来。

        但天不遂人愿,一场斧影烛声之后,英明神武的宋太祖赵匡胤最终草草收场,而皇位也到了其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手中。

        宋太宗赵光义倒也是一个勤勉的皇帝,军事谋略虽然略输于宋太宗赵匡胤,但也不是一个不懂军事的白痴,毕竟中原大地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就是被他所灭的。

        虽然赵光义的军事才能还算合格,但奈何他的控制欲太过于强大了,又加上灭了北汉,难免生出骄纵轻敌之心,更是觉得手下文臣武将的谋略不及他万分之一,于是乎就飘飘然了,大举伐辽,结果兵败白沟河,最终驾驴车匆忙逃窜。

        这场战役对宋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促成宋朝决定采取防御立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却不想最终败北。

        这场战役虽然北宋损失不小,但尚未伤及筋骨,元气还在。

        宋太宗自然不甘心失败,他不想一直活在他哥哥的光辉之下,且朝中对于他继位也是颇有微词,所以他一直秣兵历马,就是为了等待雪耻的机会。

        公元982年,辽国景宗耶律贤去世,不满十二岁的耶律隆绪继位,其母萧太后摄政。宋太宗赵光义一看这孤儿寡母的岂能是自己的对手,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于是乎986年发动第二次对辽的战役,然而宋太宗由于旧疾复发没能御驾亲征,于是乎,他想出了一个很牛逼的想法,那就是将部队分为三个部分即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军都从三面攻打燕京,从而收复燕云十六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