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看了狄青额头上的刺青,而后说道:“汉臣,很快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这刺青着实有些碍眼了,你何不用药洗去呢?再者说了,朕已经废除了士兵脸上刺字这一制度。”
狄青见此拜道:“青若无此两行字,怎能致身于此?断不敢去,要使天下贱儿,知国家以此名位以待。”
赵祯见此倒也没有再坚持,而是不禁感慨道:“若我大宋将士都能向汉臣一样知耻而后勇,朕何愁天下不平啊!”
......
这几日赵祯一直在想的事情就是筹建皇家军事学院,教授军事的同时也教授文化,用来培养更加专业的武将,从根源上打破大宋重文轻武的问题。
在宋朝,只要你是军人,那么不管你立下怎样的赫赫战功,在读书人眼里,也不过只是一个出身行伍的大头兵,原因何在?因为你没文化,宋朝重文轻武已经深入社会肌髓,当官的文人看不起你,就连混吃混喝的稍有点文化的师爷也看不起你。
相传狄青升为副帅后,有一次宴请韩琦,做陪的是一个叫做刘易的师爷,刘易本事不大,却架子大脾气大,狄青手下有个伶人,时假扮儒生以饰演滑稽戏,聊以佐酒,谁知道却犯了刘易大忌,刘易勃然变色,指着狄青鼻子大骂”你不过是一个黥卒,有什么权利丑化读书人?”刘易骂完后,将酒杯掷于地下,拂袖而去。再看狄青,始终不愠不怒,赔着笑脸呵呵。
甚至第二日,狄青起了个大早,径直前往刘易处诚恳道歉。时人夸奖狄青好雅量,但事实是什么?自秦汉起,武将多出世家勋贵之子弟,不但武艺高强精通兵法,而且文学上还有很高的素养,但到了唐末战乱之后,这一现象被改变了,又加上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武将就更不受待见了。
就拿这次狄青平定吐蕃而言,是狄青军功卓著,树大招风吗?不是。是狄青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吗?也非。是当时的社会得了病,还病得不轻,一方面,你得指望这些武将为国家争面子,另一方面,又担心武将给闹个窝里反,因此打仗的时候,巴不得武将冲锋陷阵,但仗打完后,又开始排挤立了功的武将,大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举。
赵祯的想法就是筹建皇家军事学院,而后一方面培养年轻的武将,另一面也刷新文官们对武将的认知,顺便纠正一下宋朝比较畸形的重文轻武之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文儿小说;http://www.wenerboo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