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穿越小说 > 织明 >
        多尔衮的这种想法,在此时的建奴之中很是盛行,他们建州八旗军的结构有些特别,大体为阿哈、披甲人、旗丁三种。

        阿哈即是奴隶,或为汉人、或为朝鲜人,也可能是东北各部落中人。

        这些人都是无甲,甚至有些人连兵器都没有,他们随军出战时,一般只是作为杂役或炮灰使用,或喂马造械,或填取濠沟,或挖掘城砖。

        每次随军人数虽然众多,有时甚至会达到数万人,但是他们并不列为清国军队内的人数。

        他们就占了清军随军辅兵跟役中最大头,由于这些人的家小都留在清国后方,所以他们如果逃跑,家小就不能再活命,这样就由不得他们不卖命了。

        而披甲人则多是东北地区各降人部族,这里民族多样,部落众多,且分散。

        多为黑龙江与松花江流域的鄂伦春人、锡伯人、鄂温克人、索伦人、达斡尔人、赫哲人、苦夷人等,满洲人称他们为野人,多从各个山地河流搜罗而来。

        由于这些人战力强悍,所以他们在清军中常常充为死兵。

        每逢大战,皆是死兵在前,锐兵在后,该处死兵,很多便是这些部族中人,由于战事频繁,这些被充为炮灰的东北部族兵,到了后面,很多部落都消失了。

        例如赫哲人,明中叶时,还是几万人口的大部落,到了满清入关后,全族死得只余几千人。一直到了后世,全球赫哲人的总人口不到三万人。这便是东北炮灰部族的典型代表。

        他们虽号称死兵重甲,其实也只是奴隶兵而已,都是没有自由的,不可逃跑,否则就是全部落等着被剿灭的下场。

        披甲人的地位高于阿哈,最后才是满蒙八旗里的旗丁们,八旗以牛录为单位,三丁抽一,一丁披甲,余者为散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