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应道:“昨日只有两三百人随那马帮去了河边,但今日一早,又66续续走了好几百人。若是如此下去,只怕不出十日,这福山县城内外的流民就都会随大流,听从马帮安排去北边的芝罘岛了。”

        蒲学光听了之后也是暗暗皱眉,福山县城这些流民没有什么产出,对万家军的直接影响倒还不大,但这些民众开始大举离开福山县,势必也会带动这个地区的其他寻求安定生活的民众选择投奔海汉。这样一来,万家军的物资供应基础就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展趋势。

        眼下在福山县城附近没有多少人手可供蒲学光调遣,而且他也有些忌惮这支疑似有专业军事背景的马帮,要拿自己手下这些只有个人勇武的人员去与骑兵对阵,蒲学光觉得还是尽可能避免这种风险比较妥当。但他也不能干看着事态恶化,当下便挑了几人,让他们混入海汉马帮附近的民众,如果对方要带他们前往芝罘岛,那就先跟着去,看看当地究竟是什么状况。

        中午时分,蒲学光正在吃午饭,手下进屋来禀报道:“大当家到了!”

        本书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蒲学光之所以对海汉人的出现如此在意,倒也不是他以前就听说过海汉的名头,只是出于对时局的敏感,让他能察觉到这伙人带来的威胁绝非寻常。

        先,这伙人是以马队的形式出现,而且一次便能拉出上百匹好马和大量熟练骑手,放在目前的胶东半岛来看,大概只有登州等少数几处大城的驻军才能具备这样的实力。万家军倒也有些马匹,但几乎都是民间干活用的驮马,真正的军马也少得可怜,与线报中海汉人所骑的高头大马绝非一路货色。

        其次,这伙人自称来自南方,其中却有不少操着山东口音的汉子,真实来历十分可疑。蒲学光并不认为真会有南方的善人千里迢迢跑到山东来救济难民,在这点上他与福山县城里的张普成、韩勤等人看法不谋而合,觉得这伙人的身份和目的都很有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伙不之客居然想要策动福山县境内的民众离开这里,听从他们的安排南迁去别的地方,这可就是在动万家军的饭碗了。万家军的驻地在山区,开垦的耕地面积和粮食耕种规模都极其有限,日常补给很大程度还得依赖于夹河流域的民众,假如这一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失,那么万家军的收益也会因此而间接受损,从长远来看,甚至会影响到其生存状态。

        蒲学光作为万家军的军师,自然不能对如此明显的威胁视而不见,当务之急便是弄清这伙人的来历和目的,再考虑该如何做出应对。蒲学光一路紧赶慢赶,总算是在天明之前就到了福山县城外,这边负责接应的手下径直便将其领到了海汉在夹河边扎下的营地附近。王进民等人在天明时现有两骑在远处监视自家营地,其实所看到的便是蒲学光和其手下。

        蒲学光曾在登州为叛军做过事,对于军中之事也算比较了解,远远一看便知这伙人绝非普通马帮,因为民间马帮在野外扎营可不会把营地弄得这么规整,帐篷的大小制式和朝向都全部一致,更不会特意在外围设置路障和警戒岗哨。

        蒲学光以前见过孔有德麾下的骑兵在野外扎营,倒是与这海汉马队营地有七八分相似,这大概不会是什么巧合,他认为这伙人如果不是军中出身,至少也接受过相关的军事训练。他在万家军中也尝试过复制明军骑兵的训练,只是万蒙手下的人资质太差,而蒲学光本身也是个半吊子,教了多次也根本领悟不到正规军的精髓,最后只能无奈放弃。而这伙海汉人在这方面显然比万家军高明,至少这营地在他看来是挑不出什么毛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