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完全黑了,皇宫里的宫女和宦官们也已经点燃了各色的灯来,南薰殿内更是明亮异常。

        德宗听霍子玉讲完洛阳的事,便同他讲起了朔方节度副使李孪和李益来,他讲的基本都是霍子玉已经知道的消息,甚至,霍子玉从关松、刘冬、野诗良辅等人处得到的消息更多些,但他还是毕恭毕敬的听着。

        历史上的李益,虽然谈不上是大好人,但也不是如今这般的大坏人,为何有了这种转变呢?

        霍子玉对李益最大的印象,一是边塞诗,二是一部。

        李益的边塞诗很出名,尤其是那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末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非常出名;还有那首《江南曲》末两句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他更是小学就已经熟背于心了。

        李益在后世更出名的事来自于一部,《霍小玉传》,这是一部由蒋防所著的传奇,记载了李益负心薄幸的故事,大意是讲李益对霍小玉始乱终弃,在相恋八年后为了高升,与关中卢氏女成亲,并且将霍小玉赶出去出家为尼。后来一位侠客打抱不平,将李益挟持到尼姑庵,命其向霍小玉磕头赔罪,但李益不肯,霍小玉一病不起后去世。

        这部说起来是,但基本是事实,因为作者蒋防本身就是中晚唐人,和李益一个时代,李益本人也没有否认,这更坐实了此事。

        更有趣的是,唐史记载,李益经常对妻子十分猜疑,担心妻子出轨,所以每次出门都要把妻子绑起来,甚至脱光衣服然后藏在浴盆里才能放心出门。

        种种迹象,使得所有人都相信这件往事是真的,所以在宪宗朝引起轰动,李益被舆论民情谴责。

        “子玉听说李益前些年因为诗文,和塞外的党项人都有了交情,这也算一大奇事。”霍子玉说道。

        “不错,说起来有些让人气堵,党项人不知不觉地就发展了起来,又颇为彪悍,振武那边上报过几次党项人劫掠的事,李益他们倒是和党项人勾结了起来,让人颇为头疼啊,若非如此,朕又何必留着李益,更不会看着李孪那小子在京城这么猖狂!”德宗说着,长叹一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