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伊达心里在想,战场上的道路状况极差,如果想快速地调动兵力,仅仅依靠现有的铁路和公路运输,是远远不够的。自己这个师在梅列法要塞里等了足足半个月,才乘坐火车来到了这里。假如全师装备了大量的自行车,就算无法通过铁路或公路运输,自己的部下也能骑车前来克列门丘格。

        “政委同志,”科伊达说道:“我心里在想,如果我们师每人有一辆自行车,不,就算是两人一辆自行车,那么行军速度都可以加快至少一两倍。只要有足够数量的自行车,接到上级交给我们的长途奔袭任务后,部队也能尽快地赶到战场。”

        “师长同志,”对于科伊达的这种说法,马什科夫也有同感,不过他遗憾地说:“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上级到哪里去找足够多的自行车,来装备我们师啊?”

        “据我所知,克列门丘格城内就有一家自行车生产厂家。”科伊达对克列门丘格城内的情况,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他主动说道:“反正我们回师里的路上,就要经过那里,不妨顺利去找厂长谈谈,看他能否为我们想想办法。”

        “师长同志,城里的自行车厂早就被接管了,所有的产量都提供给第84师。”马什科夫阻止了科伊达的想法:“就算我们去找到厂长,恐怕他也无法为我们提供哪怕一辆自行车。”

        科伊达知道马什科夫说的应该是真的,毕竟自己在与司令员和参谋长沟通时,自己的政委却在教堂外与其它部队的指挥员交流,了解了许多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关于自行车厂的事情,想必也不会有错。

        “那可怎么办啊。”科伊达神情沮丧地说:“如果上级真的无法为我们提供自行车,那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们的战士只能依靠自己的两条腿行军了。”

        “是啊,师长同志。”马什科夫也无奈地说:“据我所知,师里的指战员会骑自行车的人应该不多,就算将来在战场上缴获足够数量的自行车,恐怕能派上用途的数量也会非常有限。”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马什科夫的话让科伊达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政委同志,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既然司令员同志开了骑自行车行军的先例,那么以后部队使用自行车的地方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让指战员学骑自行车的话,就会落后于友军。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搞到一批自行车。”

        马什科夫对科伊达的说法倒是非常认同,不过对于如何搞到自行车,他还是非常头痛的:“但我们到哪里去搞自行车呢?”

        “等回到师指挥部,我给萨梅科参谋长打个电话。”科伊达已经想好了,既然从自行车厂里搞不到自行车,那就直接从司令部入手,从那里搞到自己需要的自行车:“请他帮我们搞一批自行车,给指战员们用以练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