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论王室、贵族与市镇居民,由於对外贸易、跟来自海外的文化交流,於是在材质跟款式有较多的选择,住在郊外的农夫村姑只有同一类服饰:「图尼卡」。
「图尼卡」的构造相当简单:把两片凹字状的麻布左右缝合起来,头跟手臂从上面与左右的缺口穿出来,就完事了。一般而言为了方便走动、蹲坐等等T力劳动,两面麻布的缝合口大约落在骨盆到大腿中间,不过这种直筒型的连身衣,想当然耳下半身很容易因为走动或被风吹起而走光,於是通常在腰际到盆骨处会再绑一条加强固定的腰带──有些人是嫌麻烦,直接绑麻绳,必要时还能充当工具使用。
原本这类简陋的「图尼卡」是不分男nV老少的,但在「圣教」越来越重视男nV分际之下,nVX会在上半身先穿长度从喉头到x线以下的T型衣,由左边的衣布掩上右边,形成不易走光的交领,再套上原本的「图尼卡」;如果T型衣的长度足以盖过腹部与手臂,就是市镇居民常见的袍服了。nVX用的「图尼卡」底下,腰际另外会围一圈整面的麻布,长度大概落在脚踝以上,这样就避免了走光的风险。有少部分的年轻村姑会在裙子上缝出几道褶子,象徵家境相对宽裕、有b较多麻布料,利於暗示挑选条件较好的对象追求。
至於男X,家境b较穷困的,上半身凹字型的领口几乎开到肚脐,或乾脆当成背心袒x露肚,下摆能挡住该挡住的东西就差不多了。
……阿纳伊就是属於穷困的这一种。虽然他自己的领口不至於开到肚脐,但也露出了半个x膛,而下摆则在膝盖附近的位置。
阿纳伊自己尚且如此,就不用说他能够给那个小孩做出什麽像样的衣服了。
他翻遍了整个农庄,除了断掉的废弃麻绳外,实在没有现成的纺织品可以做出衣物。就算把麻绳拆解开来,也顶多只能搓出一些绩麻,作为缝纫时用的线。至於针,其实用刀尖稍微把麻布的缝隙挑开一点,再找个细一点的草秆绑着线就能让线穿过去了:农民用的麻布由於编织b较「省料」,缝隙是很容易被挑出小洞的。一直以来阿纳伊都是这样自己补衣服。
用以缝补的布料,多从装着其他东西的麻布袋,根据需求一片一片切下来的,所以原本应该可以装重量约七邦尔德粟粒的麻布袋,如今已经被切割到差不多只能装五邦尔德。
估算小孩的T型,那个大约能装五邦尔德的麻布袋,应该勉强可以做出一件得以蔽T的「图尼卡」……问题在於麻布袋里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粟粒。
──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把衣服缝制好,那些粟粒该放哪里之後再考虑吧。
如此决定的阿纳伊把剩下所有的粟粒暂时倒入刚刚煮完豆浆、冲洗後沥乾的大锅中,将麻布袋切割开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