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既然只能用黑火药,那就生产一点燧发枪吧,那玩意结构简单,咱们的枪管用的可是特种钢,加上咱们的加工精度,保证比现有最先进的燧发枪打得都远。”

        燧发枪林啸是知道的,那仍然是一种前膛枪,发射程序繁琐,每二三分钟才能击发一次,不过比明军眼下普遍采用的火绳枪要先进不少了。

        林啸见识了清军和明军大规模装备的火绳枪,这种枪连扳机都没有,就是瞄准后用火绳塞进火门点燃火药,然后击发枪膛内的铅丸,不仅射程只有一百来米,还毫无准头可言,临阵时全靠大量火枪兵列阵齐发,靠密集的火力造成面杀伤,这种战法是佛郎机人传入中国的,俗称“排枪战术”,此后在欧洲流行了两百多年,直到使用定装药的后膛枪问世才又发明了新的战术。

        由于需要带着一根长长的火绳,不仅下雨天无法作战,就算是晴天,野外作战也很不方便,法军曾讥讽道:“带着一英里长的火绳,打一天的仗。”

        而燧发枪不需要火绳,只需在火门后安装一个带有燧石的击锤,火门上方再安装一块砧铁,击发时,一扣扳机,击锤下压撞击砧铁发出火花,便可点燃火门内的火药,射手就可以从容瞄准,大大增加了准确度。

        “那么炮呢?”林啸继续问道。

        “由于炮弹问题,也造前膛炮好了,结构就和红夷大炮一样,光凭咱们的钢材水平,就可以秒杀一切同类型的火炮了。”

        正琢磨一套机床的孙雷走了过来,接话道。

        红夷大炮,也是来自于佛郎机人,由于铸铁水平不行,原先大明使用的各型火炮要么轻便却射程太近,要么射程稍远却炮身笨重。自从红夷大炮传入中国,其足以达到二三里远的射程使得明军十分喜爱,于是大量仿制,称之为“红夷大炮”、“大将军炮”,曾在前期抗击努尔哈赤后金的作战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后由于孔有德等人的叛降,一些制炮工匠流入后金,于是后金部队也大量仿制,并因避讳而改称为“红衣大炮”。

        但由于中国整体铸铁工艺落后,炮管内部难免多有砂眼,炮壁过薄的话容易炸膛,因此红衣大炮普遍炮身沉重,大多重达数千斤,最重的超过万斤,不便运输,多作为城防之用,很少用来野战。

        现在曹嘉文他们利用现成的特种炮钢制炮,不仅射程可以秒杀同类,重量也可以大大减轻,曹嘉文很有自信造出一千来斤的钢炮射程远超一万斤的红衣大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