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闲着越容易胡思乱想,做一些蠢事出来。给他们都安排些事情做,安排他们轮流撒生石灰消毒,让人觉得自己在努力下变好,有希望人就有劲。如果还有人捣乱,就直接杀了不要手软,不能让慌乱蔓延开。

        ……

        我原本是按着回忆里大概复述,却越讲越顺,越讲越多,越讲越细。待停下来,接过小安子递上的茶水润了润嗓子,才对下面几位老头抬了抬下巴:“赈灾事关重大,众位爱卿有什么尽可畅言无妨。”

        户部尚书郑鸿霖是胖乎乎的中年男人,看着很是喜庆,平日里张嘴就先是三句马屁,谄媚的作风不太受言官喜欢。听说被御史阮博凯骂大脸蛤蟆。闻言立即躬身奉承:“皇上圣明。陛下心系百姓思虑周全,是天下之幸。陛下之法,从管理、法例、医疗、人心多个方面出发,面面俱到,实乃王道之学。”

        我嫌他肉麻不理他,又看了看旁边几个人。

        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梅清砚很是老成,长了一副看起来就得是大学士的样子,不紧不慢上前:“臣以为陛下赈灾防疫之方可行,即刻组织大夫学习,将按照陛下统计之法详细记录分派下去。如若时疫得以控制,救的是几万乃至十几万百姓的性命。眼下要解决的是下面人的执行问题。如今青州水患最为严重,朝廷当派钦差大臣前往主持,也给其他州县做出榜样来。”

        “先生可有人选?”

        “臣斗胆推荐郑大人。”

        我看了看郑胖子,总觉得是个马屁王。但梅清砚前些时日给我介绍了一番如今朝堂局势,这姓郑的虽然看着谄媚,实际做事却是雷厉风行十分胆大。是个当得起重任的人。

        “臣愿为皇上分忧,必鞠躬尽瘁,将皇上的指示贯彻下去。”看我不吱声,郑鸿霖连忙俯身领命。

        随后又细化了一下具体条例。我不过纸上谈兵,赈灾之事每年都有,几位大臣在事实上自是都有一番见解,我只多听少说。激烈之处几个老头吵的粗脖子红脸,我才制止几句。中间放他们去吃了个饭,省得一群老头在宫里晕倒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