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飞机制造厂在申领这些消费品的时候,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拿到一些,就一次性上报了将近三百名工作积极分子,它毕竟是个大厂,有职工几千人呢,上报这么多人倒也没什么。

        随后,名单报到消费品和居民服务委员会,那边不仅没怎么核实,反倒还在计划外多给了第30飞机制造厂一部分消费品。

        为什么多给啊?因为负责航空工业的马林科夫同志,非常重视第30飞机制造厂的工作,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十四次前往这个工厂视察,而在这次奖励发放的过程中,马林科夫同志还专门关注过第30飞机制造厂的情况,提出过明确要求的。

        第30飞机制造厂就类似于一个大型的国企,还正好是归马林科夫主管的,他能不重视吗?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随后发生的事情。

        第30飞机制造厂在拿到这些配发的物资之后,并没有按照之前上报的名单将票证发下去,为什么呢?因为名单上的人有很多并不是所谓的工作积极分子,他们只是报上去凑数的,厂领导最初的想法,应该就是等到物资领到手之后,再根据厂里的实际情况来发放。

        当然,这里头肯定也有一些猫腻,也就是厂里领导们可能私下里分了一些,然后再将剩余的物资,做重新分配,这一点是非常有可能的。

        好吧,如果仅仅是这样,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毕竟厂里上报的名单,普通职工是不会知情的,而物资下拨之后,到底有多少,应该给谁不应该给谁,普通职工同样不知情。

        但问题在于,负责这批物资发放的消费品与居民服务委员会很称职,他们在将相应的物资发放完毕之后,为了表明自己的公允,专门在报纸上将各个厂上报的名单给公布了,也就相当于后世的政务公开。

        这一下问题就出来了,那些名字上了名单,却没有分到票证的工人,自然就不干了。

        最初就是有人去找厂里的领导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按照厂里的说法,尽管他们的名字在名单上,但他们的工作表现并不具备说服力,因此,没有资格获得这份奖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