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所说的这个记者,维克托有印象,而之所以对这么个记者有印象,是因为此人在列宁格勒围困期间非常的活跃,他发表了很多有关列宁格勒战役的新闻报道,为此,还获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

        “怎么突然想起这个人来了?”索菲亚好奇的接着问道,“我记得这个人好像因为信仰的问题受到了调查,在那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没什么,就是有些好奇,”维克托说道,“这样吧,稍后你去找找有关这个人的信息,尽快给我送过来。”

        “好的,”索菲亚没有再多问什么,她点头说道。

        在维克托的印象中,这个玛莉亚?尤金娜好像已经四十多岁了,当然,他之所以对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感兴趣,肯定不是因为对对方有什么想法,只是既然斯大林同志喜欢这女人的钢琴演奏,他自然就得对这人多加几分关注——要想紧跟领导的步调,那就必须领导关注什么,自己就去关注什么,若是连这份觉悟都没有,还有前途可言?

        另外,在维克托的印象中,玛莉亚?尤金娜好像就在列宁格勒,整个列宁格勒战役期间,这女人同样也留在了那座城市里,就目前而言,列宁格勒的一切事情,同样也是维克托所关注的。

        车子一路返回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大楼,维克托直接去了自己的办公室,而索菲亚则去替他找有关玛莉亚?尤金娜的信息。前后不过半个小时,维克托便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出乎维克托意料之外的是,这个极有天赋的钢琴演奏家,目前竟然还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讲师。

        从此人的履历上看,她在三十年代的时候,的确是因为个人信仰的问题惹上了麻烦,当时,文艺界甚至对她展开了一番批判,最终导致她退出了公众视线。

        但她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工作,却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哪怕是报纸媒体上对她大肆口诛笔伐的时候,她也能在这所音乐高等学府中安静的从事她的工作。

        这个事,维克托感觉有些奇怪。

        在三十年代,确切地说,是在三八年的时候,当时的日丹诺夫同志刚刚开始执掌宣传鼓动部,他从就任这个职务的第一天起,便开始大搞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宣传,对文化艺术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