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小说 > 都市小说 > 再见李桥 >
        李桥

        我父亲叫李康仁,江城市健阳县人。爷爷起名省事,从出生地里取了个健字,他原叫李健仁。李健仁十四岁上江城当学徒,住在机床厂十人宿舍。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全社会掀起一波敢打敢拼闯出去的风潮。贫穷不再光荣,挣钱才是硬道理。那时的城市户口是高人一等的,城市人走路鼻子都朝天。乡下人叫乡巴佬,是没文化没见过世面上不得台面的。

        学徒们年纪轻,刚入社会火气旺,宿舍里,城里人乡下人免不了磕磕碰碰起冲突。前脚吵架后脚喝酒是常事。可每次吵架吧,“李健仁”这名字总给他拖后腿,叫他气不顺心不平。

        十七岁那年,李健仁托车间主任的关系,开证明给改了名字,从此叫李康仁。康仁,康仁,读快了听着像坑人。但不管怎样,坑人总比贱.人强。起码得有本事才能坑人。

        我父亲李康仁算不上吃苦耐劳,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懒散,可他脑子灵光,学东西上手快,很快当上车间小组长。手下一帮工人由他指挥,颇有农奴翻身的畅快,他野心膨胀,不仅要当组长,还要当科长,主任,厂长。

        他给科长主任鞍前马后,孝敬烟酒,谁见他不夸一句小伙子会来事,有奔头。眼看大好前途一片,厂子突然下发文件,停工裁员。机床厂效益江河日下,年年亏损。说是外头的厂子,全机器化的流水线,外国进口,成本低,质量好,竞争力强。

        李康仁说,简直是狗屁,成本低可能质量好?

        李康仁说,这不就跟种田一样简单的道理?你少犁一亩地,少施一趟肥,成本是低了,可稻子产量能增加就有鬼了。不过他很有底气,他是那批工人里能力最强的一个,谁下岗也轮不到他。

        偏偏就轮到了他。

        他们宿舍开了七个,只留三个。一个厂长妹夫的侄子,一个市工商局科长的表弟,另一个据说给副厂长送了厚礼。李康仁的叔伯姑姨都不是厂长,表兄弟妹也不是科长,更没钱准备厚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