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由皇帝亲自盯着审理,风声自然不会这么快就透出去,白夫人也只听说沈婳音入府为昭王治伤,全然不知当日的具体情状。楚欢避重就轻地将沈婳音择得干净,算是把这个流程应付了过去。

        正当楚欢起身告退时,白夫人果然又叫住了“她”。

        “孩子,明日傍晚,中书令家的老太太可就来了,你……你当真不摘了面纱一见吗?那可是你嫡亲的外祖母。”

        沈老夫人邀请的不是别家,正是同在栖霞山置了别业的中书令家的老太太。

        说起位极人臣的郑家,楚欢知道的怕是比沈婳音还多些。

        郑家世代簪缨,一门二宰,乃是当世书香门第中最最显赫的了。已故的老太爷乃是前朝宰辅,后来新朝初立,为笼住前朝老臣,凉帝三顾郑家,恭请郑宰辅出山。

        郑家深知旧朝名存实亡、气数已尽,但大局未定,北方未统,郑家无意在风口浪尖上第一个倒戈到新朝。郑家子弟百年来以诗书才学见称于世,是多少文人心目中的楷模,倘若在这事上冒头,怀缅旧朝的书生文人们厉笔如刀,一人一口唾沫就足够将郑家淹死了,郑宰辅万万不肯拿家族声名换前程。

        眼见新帝属意嫡女瑛榕,郑家便想顺水推舟将她送过去,一则给新帝一个交代,二则将效忠新朝之事缓上一阵子,两全其美。

        后来,新帝身边的大将沈延请新帝做媒,求娶郑家六娘为妻,起初新帝未允,很是搁置了一段时日,也不知中间又发生了些什么变故,就在大家都以为不了了之的时候,新帝忽然又答应了。

        于是,新贵沈将军与世家郑氏结亲,不久后郑老太爷连同长子一同出仕大凉,其余旧朝肱骨也日渐倒戈新朝,旧朝的框架终于连余烬也不剩了。

        再后来,郑老太爷病逝,长子迁中书令,位同前朝宰辅。如今这位郑老太太,便是郑老太爷的遗孀,当朝中书令之母,说起来,亦是沈婳音的亲外祖母,白夫人这话一点错也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