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松其实并不看好这个所谓的中方经理培训班,如果继续沿用老规矩,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就算把培训班办上天也没用。

        不过话却不能说得太直白,于是喝了口茶斟酌道:“董编辑,咱们不讲些虚头八脑的,既然你想办这个……,嗯,专门针对合资企业中方干部的培训班,那你肯定得有个章程吧?比如,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举措?需要什么资源保障?等等。”

        董瑞亭张了张嘴,尽管不想承认,但他确实被傅松这几个问题给问住了。

        杂志社刚成立还不到半年,《外向经济》期刊这个月也只出版到第四期,所以无论是杂志社还是期刊都没什么名气,他这个主编便寻思着做点什么来提高杂志社和期刊的知名度。

        左思右想,好不容易才想到办培训班的主意,自我感觉还挺好的,不料傅松没那么好糊弄,直接指出了他这个培训班的问题——为了办培训班而办培训班,却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筹办方案。

        傅松暗自撇撇嘴,不是瞧不起董瑞亭,他当编辑肯定是够格的,刚才夸自己的文章虽然有拍马屁之嫌,但如果肚子里没货,想拍马屁都不知道该怎么拍,只是能当好编辑,却不代表能办好培训班。

        最近几年,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之前提到的公关培训班,那只是无数培训班中的一个小类,还有无数的高大上的班,比如厂长班、书记班、经营销售科长班、生产计划科长班、车间主任班、财务会计班等等。

        反正只要有这么一个岗位,就有人敢开这个岗位的培训班。

        要是有真才实学倒也罢了,关键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开办培训班,不要说资质了,很多培训班就是骗子开的。

        挂着羊头卖狗肉,表面上是开培训班,实际上是卖书的,其实这还算不错了,至少交了钱后还能拿到几本书,认识些朋友,但被骗子卷了钱跑路的干部群众也不在少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