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傅松认为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列别捷夫精密机械与计算机工程研究所、瓦维洛夫国家光学研究所、库尔恰托夫几个研究所,这几个研究所几乎被他给搬空了。

        这主要归功于巴洛夫院士的配合和帮助,在苏联,像巴洛夫院士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虽然说不上多么喜欢中国,甚至有的人还讨厌中国,但他们更恨美国等西方国家。

        当然,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招揽去的人也有,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实在太小气,对研究人员不仅挑挑拣拣,还提一大堆条件,掏钱也不利索,一点都不财大气粗。

        而傅松给出的条件不要太优厚,普通专家年薪3万美元起步,院士级别的10万美元起步,一幢海滨别墅,一辆轿车,最重要的是,他允许专家带着家人一起去中国,拎包入住,完全无后顾之忧。

        所以,在巴洛夫院士的牵线搭桥和鼓动下,这几个研究所的大部分专家都成了傅松的囊中之物。

        但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倒不是说他心疼钱,而是有些东西他不敢乱伸手。

        比如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跟核有关的设施以及研究团队,他就没敢碰。

        不过,他不敢碰,不代表别人就不敢碰。

        老高既然特意问起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事情,恐怕就是冲着研究所的几个堆去的。

        傅松觉得这玩意儿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好,所以不待老高开口,便道:“高先生,钱好说,事后给我打个借条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我什么都不知道。”

        正事说完,老高递给傅松一份请柬:“对了,我今天还有一个任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