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傅松还信这种鬼话,但自从这辈子踏入农业产业这个领于后,傅松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早在70年代末,中国就正式提出了生态农业这个概念,并借鉴参考国际上的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等理念,提出并逐步完善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路线图。

        三四十年过去后,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到底搞得如何,不用说都清楚。

        傅松觉得,中国农业现代化不成功甚至说落后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无论是大资本方还是个体种植户,都普遍缺乏大规模农业生产所需要的长远眼光和意识。

        资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天然地急功近利,农业产业大资本的引入,过度追求高端设施带来短时间的高新技术快感,忽视了技术设备成本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平衡,一味追求高大上,变着花样打造各种炫目概念,要么只能通过政府输血勉强维持,一旦政策有变或政府直接断供,这种模式就会迅速崩塌,要么上市圈一波钱,然后留下一地鸡毛。

        个体小生产者从传统的大田生产转型,局限于大田栽培的经济收入水平,加上农业投融资体制落后,只能通过有限的设施来修正某个生产环节,而无法对整个农业生态生产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也就无法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缺乏上下游产业互动,更无法得到规模经济的知识技术支持,自身发展缓慢。

        但这两个问题对现在的傅松来说都不是问题,作为资本方,傅松有足够的资金和耐心,有不断完善的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再加上政府政策和相关科研院所高校智力资源的支持,他有信心在未来闯出一条路来。

        做人如果没有点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人生如果只沿着所谓成功人的脚步前进,不去做点有挑战性的事情,钱赚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难不成要学某些人给穷学生放贷,跟小菜贩子抢生意?

        这种既没品又没德连节操都碎一地的事情,傅松才不去干呢。

        既然做了农业这一行,就要争取做到一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