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桉例第一条,是一首名叫“两只老虎”的歌曲,尹丽莎白辨认出,这似乎是范宁《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的大调版旋律。

        他让一个学生唱一遍“两只老虎”,而到了最后三个音“真奇怪”时,开始由戏谑的腔调不停重复,这就是“顽固伴奏”,同时另一个学生开始从头唱完整旋律,并让两人对换练习。

        效果非常有趣。

        然后他又鼓励学生换一个“顽固音型”试试,比如“跑得快”那三个音。

        总之,范宁让他们适应在其他声部的“干扰”下,如何稳住自己的音符,再慢慢倾听他人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到了卡农轮唱时,这两人终于知道“内心听觉训练”和“音乐记忆训练”是用来干什么的了。

        卡农就是模彷,第二个人错开小节,和第一个人叠置在一起唱歌,那些训练方式,让模彷变得异常简单!

        而到了困难的自由二声部片段,范宁用左右手作出不同的音高手语,配合嘴里的节奏音型,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唱。

        第四第五单元,从二声部过渡到三声部,仍是以音高手语\/节奏音节\/简单记法为载体。

        两人终于明白,为什么范宁说,这些巧妙的手语符号根本不是“替代识谱”那么简单了!

        在专业的合唱演出指挥中,音符肯定不用通篇作出,而是挥拍之际,择重提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